依海而生,因海而興,海洋產業是我市的優勢支柱產業。近年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市海洋一二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形成。
在沙窩島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碼頭,塔吊高聳,鱗次櫛比的遠洋生產船、漁業輔助船整齊??吭诖a頭邊。
沙窩島國家遠洋漁業基地依托于第一批全國文明漁港——沙窩島中心漁港,于2016年3月被農業部正式批準設立,是目前北方唯一、全國第二個國家級遠洋漁業基地,2017年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匾巹澘偼顿Y50億元,其中一期規劃投資20億元,占地面積80萬平方米,集中建設中心漁港、精深加工、交易市場、綜合服務等四大功能區。目前,已完成一期四大功能區建設,正在加緊推進二期工程,基地的建設運營對于推動我市乃至我國北方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市是國內遠洋捕撈產能最大的縣級市,擁有遠洋漁船317艘,占全省總數的56.4%。2021年,遠洋漁業企業自捕回運進境水海產品51.5萬噸,占全省總量90%以上。此前不久,省口岸辦批復同意沙窩島中心漁港1號至7號泊位臨時對外啟用,這是山東省首個獲批臨時對外啟用的漁港碼頭項目,徹底解決了我市國際遠洋漁船??繂栴},對于加快漁業走出去步伐,推動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打造東北亞水產品貿易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看著今日忙碌繁華的基地,誰能想到10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港。靖海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連仁杰告訴記者,10年前,整個港池面積不到200畝,遠洋漁船停不進港,只能??拷O船。如今,港池面積達到42公頃、600多畝,可??窟h洋漁船近1000艘。今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榮歸故里”計劃和《榮成市關心關愛企業家二十條措施》,企業更加有信心做大做強。
隨著遠洋漁業的發展,我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企業不斷壯大。在海都海洋食品公司魷魚精深加工車間,一天滿負荷運轉可加工魷魚150噸。近年來,企業堅持進行生產車間智能化改造,推進機器換人,努力實現魷魚精深加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伴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浪潮,我市不斷鞏固和放大海洋全產業鏈領先優勢,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魷魚、金槍魚、冷凍調理食品和海產罐頭加工出口基地,涌現出赤山集團、靖海集團、百合生物、達因藥業等一大批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藥品精深加工企業群體,走出一條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相串聯的效益倍增之路。
據赤山集團總經理助理高飛越介紹,此前,赤山集團主要以近海捕撈水產品粗加工為主,后來在經營過程中發現,魷魚在國外市場認可度非常高,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我市港口產業發展,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集團在政府的引導下,大力發展魷魚產業,一方面在海上加快實施專業魷釣船的更新改造,魷魚年捕撈能力從原來的1萬噸增長至6萬噸。另一方面,圍繞提升魷魚加工能力和提升產品附加值,連續實施運通、海博、海都等三處專業魷魚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基地的建設,整個集團魷魚年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的規模,發展成為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魷魚精深加工基地。
我市還發揮岸線港口優勢,突出“龍頭引領、引進盤活、兩業融合”發展,建設我國北方最大的國際船舶維修(保稅)基地。目前,全市有黃海造船、三星重工業(榮成)、鑫弘重工等修造船及零部件規模以上企業24家,2021年完成產值55.9億元。
在深入推進海洋一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我市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第三產業,打造“千里海岸線、一條旅游鏈”。在近期舉行的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上,我市獲得2021年山東省文旅康養強縣榮譽。目前,全市擁有省級海洋牧場17處,國家級海洋牧場11處,實現了由粗放型經營向精致漁業的華麗轉型。
愛倫灣國家級海洋牧場運營經理卞大鵬告訴記者,愛倫灣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大的特點和特色,就是生態海洋牧場的建設,也是通過最早的721生態養殖模式,到現在海水生態立體養殖模式的應用示范和推廣,不僅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還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碳匯經濟漁業后續發展潛力。
經略海洋、向海圖強。在新征程上,我市正依托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在升級海洋傳統產業、壯大海洋新興產業,促進海洋資源高效利用上,做規劃、出政策、聚人才、興產業,增添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